院子里摆了两张大圆桌子,上边盖着白色的薄塑料布,各放一只碗压着防止吹走。
不知道是从谁家借来的,一个是那种交叉打开的,另一个是竖直掰开的。
椽子上边还挂了彩旗,就好像是要过年一样。
“考了多少分啊?”我坐在炕上,王萍这孩子恭恭敬敬坐在旁边的椅子里。
“543分。”简单而没有多余的话头,在椅子上坐得直直的。
这个分数很不错了已经,可以考上一些不错的一本院校了。
“想好了要学什么了吗?”我又问道。
“我想学医,将来当医生,治病救人。”多好的孩子啊,心地这么善良。
“学校给发了一些择校参考资料了吧?需要我给你参考一下吗?”我们一边说着,王柱给我俩一人洗了一个大苹果,脆甜脆甜的。
王柱接住了话茬:“正好啊,孔书记是高材生,能给我们点建议最好了,”说着推了推妹妹,“快把那两本大书拿过来,让孔书记给你看看。”
王萍点了点头,从外间柜子里拿出来书包,里边装着三本又厚又大的书,就是高考报考志愿的指导书吧。
看着她抱着还挺吃力呢,放到我手边炕沿上。
我再次跟她确认:“是想学医是吧。”
王萍连连点头:“嗯。”
恍如隔世啊,当年我们高考的时候也是这么几本大书,我们就自己看着办,家里也给不了什么建议,甚至连看都看不懂,不明白其中密密麻麻的数字是什么意思。
是按地区分类的,还有拼音开头的序号。
这个分数的话,按照去年的分数线来看,去大城市去不了好大学,也选不到医学好的,被调剂了岂不是白费力气。
但是大城市的资源确实是很多,但将来的发展压力会很大。
“你想在大城市生活吗?”我抬头看了看这孩子。
又不住摇头连摆手:“不要不要。”
好,那这样的话,几个大致的方向就确定了,可以在二线城市的不错学校学医嘛。
然后我给挑出来这么五六个,还从手机里给查了查距离,因为在我们农村人的观念里,距离家的远近还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。
一个是咱们本市的综合性院校,也是我的母校,医学专业的师资力量是很强大的。
第二个是临市的一个医学专业型大学,但是离我们市还是有一段距离的,大概是整个省的南北两极。
第三个是南方的一个学校,属于二线城市,但经济发展水平也是很不错的,要比我们市发达很多。
第四个要靠内陆一点,在中西部地区,在医学类大学中的排名还是挺靠前的,只不过当地的条件可能一般,和我们市差不多。
第五个在北部沿海地区,也是二线城市,距离和第二个大学差不多。
我把这几所学校的基本信息都给她抄好了,然后还从网上下载了一些五个学校的宣传视频,可费了我不少流量,不过只要给孩子的前程有帮助,多少钱都值得。
其实我心里是更推荐南方的那所大学的,综合实力都是五个里边最好的,就业质量也是最好的,但是我没有明说,我更想尊重孩子的意愿。
“我想考咱们市的这个学校。”王萍回答的很干脆。
“这么快就想好了?”我有点不敢相信担心地问道。
她哥哥也附和道:“是啊是啊,要不咱们再想想?反正孔书记一直都在,咱们不着急。”
王萍看了她哥哥一眼:“我在学校里就想好了,我就想上咱们市的这个学校,将来也在咱们市里找工作。”
王柱一下子抱住妹妹,“我还以为你要离开我远走高飞了,我的好妹妹啊。”说着说着眼眶还红了。
他妹妹倒是比较成熟,拍了拍他的肩膀:“我不会离开的,放心吧。”
王柱撒开抱住妹妹的手,擦了擦眼泪,看向我:“不好意思啊,孔书记,让你笑话了。”
我微笑道:“看得出来啊,你是真的见亲你妹妹啊,挺好的。将来在学校里要是有什么事情了尽管找我来啊,我家就住在离学校不远处,步行就能到。”
“多谢孔书记,以后还多麻烦孔书记费心了。”
我摆摆手:“都是应该的,”我又转头问王萍,“什么时候添志愿啊?”
“这个月16号第一批。”
又简单聊了几句,我就回了乡里。
一个女孩子,目标这么明确是很好的事情啊,将来回到市里工作,兄妹二人也能过上好日子了。
想当年,我也是一样的壮志满怀,学了经济学想要报效国家,为我们国家的经济金融市场的建设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,争取名留青史。
现在自己已经将近三十岁了,还是一个乡里的副书记而已,想将来也不会有什么大的作为了。
我心里暗暗笑自己,我从来没觉得自己选错了。
其实我觉得,回到这片乡土或许正是我的宿命,从刚一上大学开始,内心就萌生了这样的念头,我也想让我家乡的人民过的像市里的人一样好,有学上,有工作,能吃好,能穿好,还有散步的地方。
有散步的地方!对了,得给咱们村里人搞个广场,可以让相亲们吃完饭或者没事干的时候出来遛遛弯啥的,岂不美哉。
好!就是这么个主意,立马实施。
当然我不能这么武断,我先问了吴书记的看法,她倒是说觉得挺好的,是个不错的主意,能给乡亲们提供一个活动健身的场所。
然后我和扶贫办的大伙商量了一下,都觉得可行,而且也用不了多大的一个资金耗费。
乡里还有些扶贫转款,但那都是要专款专用的,我们还要向上边提交一份材料,申请点建设费用。
我们拿出来村里的卫星地图,南北两块,两个村子都不是很小,如果建一个的话可能南北两边的村民会不方便,还是考虑建两个吧。
一个建在富民村的中间,一个建在小康村的中间。
对了,还有合作社啊,问问他们有资金没有,有的话就不用往上申报了,建完之后给往上递一份报告就行。
我和永生二人拿上地图就来到了富民村村委会后边的合作社,现在这里的负责人正是张哥还有一个以前的同事,另外一个是上边派过来的。
“志明来了啊,有什么事情?”从那次我们两个的一次小的分歧以后,我和张哥的关系反而还更好了点,彼此了解的更多了。
张哥给我俩搬来凳子坐下,“我是想在咱们村里建两个广场,一个在富民村中间,一个在小康村中间,方便以后村民们娱乐或者锻炼。”
张哥笑道:“好啊,好主意,准备在那里建啊,怎么建啊?”
“这不是还没想好嘛,来和你们商量商量,顺便如果你们资助一下就更好了。”我接过永生手里的地图交给张哥。
张哥朗声大笑:“没问题啊,我们这里还有一些,虽然没多少,但给咱们村子建两个广场应该是绰绰有余的。”
“那可实在太好了,感谢张哥。”永生和我都谢道。
张哥摆了摆手:“这可就见外了啊,咱们都是为了建设我们的村子,什么帮助不帮助的,本来就该一块儿做的嘛。”
“就是就是。”我和永生都笑着附和道。
有大家的齐心协力,两个小广场很快就建好了,分别有五六个健身器材,还有篮球架子,中间一片空地留出来。
旁边好几个乡也学我们,给各个村子都建了小广场。
有一个临乡的书记,我俩倒是比较熟悉,那天问我,是不是上边下了什么指示,怎么各个村子都在建小广场,他没接到指示还挺奇怪呢,就打电话来问我怎么回事,我才笑着给他解释。
天气这是越来越热了,长裤都有点穿不住了,但是上班总得有点上班的样子,不能穿短裤,热点就热点。
整个村里就像个高压锅,热的人心里烦躁极了。
马路上的沥青感觉都被烤软了,地上倒点油估计都能煎鸡蛋了。
这两天地方的水果都应季下来了,尤其是大西瓜。
我一个小学同学的老爷就是种西瓜的,小的时候家里夏天总会买他家的西瓜,又沙又甜,一天就是一大颗,用勺子挖着吃,或是切开尖儿吃。
不过那个老爷子已经在多年前故去了,那个村子里也没有别人家种西瓜了。
现在来我们村里卖货的大多是别的乡的,甚至还有别的县的,面包车或者三轮车拉着商品。
当然了,我们现在的合作社是不标准的,属于一个过渡时期,全国各地都在积极探索嘛,一下子也取缔不了商品经济,慢慢一步一步来吧,不可能一蹴而就。
这天来的是一个大车,大车厢里满满当当全是大西瓜。
有的西瓜还有青腕子,看着就是刚从地里边摘出来的,新鲜的很啊。
不少村民们都争相购买,四毛钱一斤,开始有的人还担心会不会是生的,卖货的二话不说,直接一连给切开五六个让乡亲们尝尝,大伙吃了都说不错,有的来来回回出来好几趟,有的直接那大尼龙袋子装五六个。
我也给乡里买了六颗,吆喝了五个男同事一起来拿的。